报告题目:多肽结构与构象研究在非天然框架和质子通道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报 告人:仇晓琰(美国加州大学旧金
报告时间:
报告地点:独墅湖校区二期云轩楼2301会议室
报告摘要:
多肽的结构与构象研究除了帮助解答蛋白质折叠这个基础科学的根本问题之外,还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本次报告将以两个研究项目来举例说明。第一部分介绍由beta3-氨基酸组成的非天然多肽设计而得的与蛋白质螺旋束类似的稳定结构。最近几年蛋白质药物已成为国际制药产业中发展最快的一个方向。而蛋白质的功能是与其结构紧密联系的。相类似的,经过合理设计的多肽也可以具备稳定的特定结构,以及不输于蛋白质的生物功能。多肽药物还兼具成本低,用量小等多种优势。但由于极低的生物利用度,目前绝大多数多肽药物仍需注射。对口服型多肽药物的研究方向之一便是能够模仿蛋白质结构的非天然产物。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功能化框架有望取得新型的多肽药物。第二部分以A型流感病毒的M2质子通道为例阐述多肽模型和各种荧光分析法在研究跨膜蛋白质构象变化中的作用。由于抗药性突变体的盛行,六十年代上市的抑制M2通道功能的抗流感药物已经完全失效。因此抗药性突变体的结构构象研究对以结构为基础的新药研究非常重要。在Forster共振能量转移实验中,野生型与突变体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构象变化有显著的不同。色氨酸的荧光猝灭则提供了一个对两者都适用的药物结合的分析方法。最后以荧光偏振为基础开发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先导化合物。
报告人简介:
仇晓琰,江苏常熟人。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高分子专业。2001年于Rensselaer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获得高分子物理硕士。(Rensselaer是美国最早的理工大学,她的校旗是美国国旗之外唯一被放置在月球上的旗帜。)2007年于耶鲁大学化学系获得化学生物学博士。2007年7月起为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2011年10月跟随博士后导师搬迁至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bat365中文官方网站。已发表10多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所在杂志SCI影响因子为9.9 (JACS)和9.7(PNAS),另有一篇9.3(Current Opinion)和一篇3.9(ChemBioChem)。第一作者文章最高单篇引用率超过50次。博士期间先导负责的项目其成果被HHMI,NIGMS, RSC, ACS,MIT technology review等多家报道。
代表性论文:
1.Qiu J.X., Petersson E.J., Matthews E.E., and Schepartz A. Toward beta-amino acid proteins: a cooperatively folded beta-peptide quaternary structure, J. Am. Chem. Soc. 2006; 128: 11338-11339.
2.Daniels D.S., Petersson E.J., Qiu J.X., and Schepartz A. High resolution structure of a beta-peptide bundle, J. Am. Chem. Soc. 2007; 129(6): 1532-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