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小的细菌中发现生命的奥秘,在生物分子间寻找万物的联系。人类的伟大就是勇气的伟大,人类的赞歌就是勇气的赞歌。
朱逸云,本科就读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在本科实验期间,她对微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多年以后,当她回想起上微生物学课的那个遥远的下午,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在那时已经与它结下了奇妙的缘分。之后,她将这个方向作为自己的动力和目标。
2020年,她成为了苏州大学生物制药系的一名研究生,师从王义鹏教授攻读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用多肽研究。步入研究生阶段后,她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科研之中。在导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之下,她在实验中寻找真理,在文献中获得乐趣。
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她刻苦勤奋,全面发展。她的CET-4和CET-6分别取得了631分594分的成绩。在2017、2018、2021年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中多次获奖。在2020和2021年获得苏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在2022年获得苏州大学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目前她已发表第一作者SCI研究论文2篇,分别为Antimicrobial peptides, conventional antibiotics, and their synergistic utility for the treatment of drug-resistant infections. Med Res Rev. 2022;1-46. (IF:12.944,一区)以及Three naturally occurring host defense peptides protect largemouth bass (Micropterus salmoides) against bacterial infections. Aquaculture.2022 546:737383.(IF:4.242,二区)。
实验不是一帆风顺的,出现意料之外的结果时不仅需要审视实验的方法与步骤,也应当从实验机制的角度深入思考,不放过任何的细枝末节,才能为接下去的工作打好基础。创新思维的开发是科研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创新思维需要在遵循基本规律的条件上打破常规,这基于对我们自身课题的充分全面的了解。因而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主动思考研究目的、方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式。这样有助于找到突破口,实现科研创新。